当前位置: 首页> 域名资讯 >正文

域名安全:警惕“一字之差”的仿冒陷阱
2025/07/24 来源: 爱名网 作者: Hong 浏览:4057

域名安全:警惕一字之差的仿冒陷阱

 

试想一下,当你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看到以下两个域名时,能立刻分辨出它们的差别吗?

go.example

go.example

这两个域名,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?答案是,第二个域名中的字母o”,实际上是与英文字母外形完全相同的西里尔字母“о”。在日常浏览网站过程中,这种“克隆”式仿冒是肉眼完全无法分辨的,迷惑性极强,也是国际上网络钓鱼攻击中最危险的手段之一。

这种仿冒风险,在我国国家顶级域名(.CN.中国)体系中被有效屏蔽。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命名规则将可注册字符严格限定中文字符、英文字母、阿拉伯数字以及半角的连接符-”,从而阻断了利用其它语言的相似字母进行仿冒的可能。

尽管命名规则已有效屏蔽了重大外部风险,但一些源于字符本身视觉或读音相似性的内风险,依然是所有顶级域名面临的共同挑战。因此,网络用户和域名持有者应对以下三类“一字之差”的隐蔽风险保持警惕。

一是源于字符视觉相似的“形似”风险。例如QIANHANGAUTOQIANHANGAUT0,这里的字母O被替换成了数字0

二是源于汉字独特结构的“形近”风险。例如“华赢教育”与“华嬴教育”,“赢”和“嬴”这类复杂的形近字在移动设备等小屏幕上极难分辨。

三是源于拼音输入习惯的“同音”风险。例如,当用户想访问“迅航科技”并输入xunhang时,输入法的联想功能可能会使用户在“迅航”和“讯航”中误选。

面对这些潜在风险,网络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是第一道防线。在日常上网过程中,尤其是在点击链接或输入网址时,养成仔细核对地址栏的习惯,确认域名拼写准确无误,这是规避风险简单有效的措施。

我们呼吁域名持有者树立品牌保护意识,密切关注与自身品牌“长得像、听着像、易”的潜在高风险变体域名,适时进行保护性注册,巩固自身数字身份构筑网络安全屏障。


分享到 :
版权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400-660-2522;邮箱:service@22.cn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爱名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爱名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爱名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